“庖丁解牛”的故事,告诉人们经过细心观察、反复实践,就能实现非凡技艺,代表着一种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,在南桐欧博娱乐网东林煤矿就有这样一个人,与“庖丁”为伍,执着不殆,立足岗位深究细研,励志搭建矿井通讯“高速路”的优秀通讯大师,他就是十大“东林工匠”之一张永兵。
“为何会来到通讯班?一不会电器技术,二不会电脑知识。”张永兵至今也回答不清,但他却从未后悔,因为通讯技术,给了他一片宽阔的海洋,令他遨游其中,不断进取、不断超越,不断涌动出一片片美丽的浪花。2013年,张永兵调入通讯班,时值通讯工青黄不接之际,张永兵回忆说,“虽然自己技术有限,但在别人眼里自己就是“专业”,处理好矿井通讯问题就是自己最大的责任,毋庸置疑、刻不容缓。”虽然开展工作有难度,但是挑在肩上的责任却不能撂下,张永兵一边学习元器件、电学基础,一边自己摸索专研,工作逐渐得心应手。
在今天,无线电话、人员定位系统、监控系统早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汇、在井下我们也能亲身感受它,但在2013年,最初进入现场之初,很多人都感到陌生,而这4年来,东林煤矿三大系统能正常运转,第一时间发现险情、及时传递信息,最大限度降低矿井损失,离不开张永兵的细心维护和执着努力。当年安装调试时,张永兵的师傅年纪大、文化水平低,学习能力逐渐跟不上矿井发展需要,建设现代化信息矿井的重任落在张元兵的身上,为了尽快熟悉适应新的工作要求,张永兵从零开始学习弱电知识,积极配合厂家人员进行井下设备安装、并网等工作,并且不厌其烦的咨询请教,直到系统安装完毕,张永兵依然一知半解,站在浪尖上,在巨大的压力面前,张永兵用加倍的责任心督促自我,他主动和厂家交流讨论设备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,积极寻找资料提升理论知识,时常穿梭在井下掌握现场情况,经过反复实践,终于对无线电网络传输有了详细的认知。
“有技术才能当个好工人”这是张永兵勉励自己的话,现在的张永兵成功总结了一套“听、摸、看、量”的检修方法,有效保障了设备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,立足岗位,张永兵尽心尽力的发挥着自己的管理价值,有一次,瓦斯传感器数据传输出现问题,现场人员始终找不出“病因”,接到任务的张永兵,立即下井处理,经过现场询问情况,仔细分析,张永兵判定是光纤线路出现问题,于是他顺藤摸瓜,一直从晚上11点开始查找,直到凌晨三点总算找到症结,并对症下药有效解决。
在工作中,张永兵是一个爱思考、爱探索的人,由于井巷潮湿的环境,无线电话要每年返修500-700台,尤其在秋季,每天至少维修3台以上,面对如此高密度的返修率,张永兵现场勘察情况,认真研究分析,他决定在无线电话中放置干燥剂缓慢受潮速度,经过试验,每台电话延长了3-5天使用时间,每年返修次数减少了近二分之一。
2016年,张永兵积极参与-200m/ -100m九区、七区、-350m水平等处人员定位系统新增、升级工作,他主持线路规划、图纸设计,连续一个多月废寝忘食的现场指导施工,最终成功通过煤监检查验收,符合要求,今年来,张永兵趟着漫过大腿的黄泥,连续作战20多天,完成了鱼田堡片区人员定位系统等的并网工程,他的勤勉工作为矿井通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。
“庖丁解牛”需要刻苦专研、反复实践的执着精神;而栖身煤矿工作,更要具备任劳任怨、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,张永兵,一名超越“庖丁”的煤矿工人,在平凡的工作中,搭建起煤矿通讯的“高速路”,传播着朴实的工匠情怀。 |